“疫情無情人有情👩🏿🚒,初心無改暖鄰心”
面對上海突如其來的抗疫決戰,國務沐鸣行政人員積極響應號召🫙、投身誌願行動🦸🏻,化身“大白”、“小藍”🧃、“樓長”“團長”……,無懼無畏、奮力守護沐鸣平台的社區鄰裏,無怨無悔、細心呵護沐鸣平台的街坊鄰居🧙🏻。
上海實行全域靜態管理以來🚪,常規的市場供應體系驟然停擺。奔波在大小社區裏的,除了基層居委會工作者🪸🏊🏽♀️、誌願者們,還有勇於擔當的“團長”們📙。他們發起民間互助性質的社區團購,大大緩解了居民對基本生活保供的焦慮🧑🏽🦱。“王詩煒老師和劉俊娜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員”

小區封控第一天,王詩煒老師就主動聯系居委會報名誌願者🤚🏽🤜🏼。她和同為黨員的丈夫共同協助居委會,承擔小區團購誌願者工作。作為團長,從搜集信息🧸、聯系供貨商、核質比價🧔🏼♀️、製定團購計劃⬅️、發起團購收款𓀋,到後期派發💇🏿、售後跟蹤處理……🧛🏿♂️,她全程參與💢,為所在小區多次籌集必備物資💳,受到居民們一致好評。截止日前,共計發起團購23次,累計發放物資3500余套,服務對象覆蓋小區全部住戶🪝。

在王老師和其他誌願者的共同努力下🌮,小區生活物資供應保障逐步好轉。從第一批的蔬菜、大米、牛奶、雞蛋,再到現在的雞腿、牛肉、面包等⏏️🤶🏽,團購品種越來越豐富🫱🏿。 團購前🧏🏿♂️,她先在群內了解居民需求🤑🍌,尋找靠譜的供應渠道,將產品介紹發在群裏,供大家選擇。為了盡量規避風險,劉俊娜老師還會聯系供應商,請對方提供保供企業證明、車輛通行證、司機核酸檢測報告等,確保團購安全。接著🤳,根據居民需求確定團購物資,並向居委會報備🧜🏽♂️。隨後,建立新的團購群,發起群接龍,統計參團人數🫱。當報名人數達到成團標準,即聯系供貨商,確認收款👱🏿♀️、發貨等事項🫰。成團後,劉老師繼續扮演客服角色🚵🏼♀️,在群裏及時更新物流信息,讓大家安心👩👩👧👧。等到物資到貨🕺,她還需親自驗貨,並協助完成消殺工作👩🏼🦰。最後,根據購買名單,和其他誌願者逐一送貨至每幢樓棟💇🏿♀️,並通知居民有序錯時下樓取貨🫳。經歷這輪疫情🧑🏼🚀,劉俊娜老師發現小區居民都很熱心,包容度也很高,鄰裏間的互幫互助讓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倍感溫暖有愛🕢。
疫情當下👨🏭,獨居高齡長者的生活狀況也牽動著沐鸣平台的心🙆🏻,不少老師主動關心周圍老人們的生活起居🍀,為他們排憂解難 。周韌稜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周韌稜老師兼管沐鸣離退休工作近三十年。長期以來📁,他愛心如初👮♀️👷🏿、不辭辛勞、體貼入微地為離退休教職工服務👨🏼🦲。疫情期間👰🏿♂️,他更是急退休人員所急,想退休人員所想,千方百計地為他們解決困難。 擔心老人家可能面臨缺食少醫的困境,他逐一溝通,排摸情況。得知個別老人蔬菜短缺,他第一時間聯系居委會,為其爭取應急物資;擔心身處養老院的老人情緒焦慮📍,他主動聯系對方🙂↕️,耐心傾聽,安撫對方情緒🧑🧒。

封控期間🪔,八十多歲患帕金森綜合症的朱文忠老教授不小心摔了一跤,近九十歲的夫人在拉他過程中也不慎扭傷,他們向鄰居們求助。彼時🤢,周老師恰好在瀏覽微信,看到樓主長群發布的求助信息,他立刻意識到,朱老先生家出狀況了,內心非常焦急。他第一時間聯系老先生🍢,了解情況。緊接著🧛,他又聯系老先生所在樓的樓組長及居委會幹部👨🏻🦽,商量如何救助。在各方齊力協調下,居委會緊急安排住家阿姨,上門照顧老人家生活起居。老先生家中的熱水器出現漏水故障👨🏻🦼➡️👬🏻,周老師再一次熱心聯系,幫忙溝通,解決問題。
九十多歲的童彭慶老先生所住樓出現了陽性病例,住家阿姨擔心危險,萌生請辭念頭🎩。了解情況後🧑🏻✈️,周老師和其他誌願者們積極聯系居委會,迅速安排樓道消殺,及時發放食物及生活物資➞。在各方努力下,住家阿姨終於消除緊張情緒,願意留下,繼續照顧老先生☝🏻。周老師也松了一口氣。 周韌稜老師身兼數職💝,他作為業主代表,還被任命為樓長B角。疫情期間💪🏻,為樓內70多戶近兩百名居民提供誌願者服務百余次。

每次核酸檢測,總能見到不少大白們協助完成檢測工作。作為誌願者🏌🏽,彭洋靜老師參與協助小區封控期間所有的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工作,可謂經驗豐富。 核酸檢測前,誌願者們都提前至少兩小時上崗,做好充分準備🚯。一方面要確保通知到每家每戶👼🏻🧯,另一方面也要協助醫護人員做好登記核對工作🕓。在業主們排隊等待期間,彭洋靜老師總是耐心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核酸檢測碼的截圖,同時🌚📼,核對登記信息,完成核酸試劑管貼條,引導排隊秩序,安撫群眾情緒等。此外,她還承擔抗原檢測試劑盒的分發和回收工作🩶。

期間𓀍🏊🏼,彭老師參與完成八次核酸檢測和九次抗原檢測,分發抗原檢測試劑盒總計2200余套🌮,服務人數達6000余人,服務總時長70小時。 業主們從第一次核酸時的慌亂©️、消極💆🏿♀️、茫然,到現在的有序、熟練和高度配合🤲🏼,離不開社區基層工作人員、誌願者和業主們的共同努力。彭洋靜老師為自己能在戰“疫”時期略盡綿薄之力感到由衷高興。 對於封控樓的居民們💣,小區內“最後一百米”的物資送達尤為艱難?這方面🩺,作為小區駁運組的主力,劉可老師一直在“百米沖刺”。 劉老師所在的小區是老式小區,區內都是6層樓小高層,無電梯,物資上樓全靠人力𓀑。小區共有樓棟約130幢,居民3000余人。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封控樓棟數量達70余幢,確診病例數量累計達到300余人。 如何確保封控樓棟居民的生活物資?如何保障小區其他樓棟的安全?誌願者們自發組成駁運組🕋,專門負責運送封控樓棟的快遞、外賣🙅🏿♀️,並協助發放團購物資🌷。駁運組分為兩種,運輸組負責將物品從小區門口運輸至樓棟門口🆓,爬樓組接應後🏏,再將物品送到所在樓層🦕。劉可老師報名最為辛苦的爬樓組。隨著物流逐漸恢復,物資越來越多🛜,運送頻次也愈發密集😩📉。據不完全統計🙇,單人單班次(約4個小時)運送物資約三、四十件😟,其中不乏米面糧油等大件物資。在最繁忙的時候🪞,劉老師往往一幹就是大半天🆔,有時,忙得都顧不上用餐。 孫玉華老師 所住小區位於浦東北蔡鎮。該小區人口規模不大,但在本次疫情中屬於感染情況較為嚴重的地區。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孫玉華老師主動報名社區誌願者工作,協助做好居民們生活保障工作。 她參與了社區物資團購、公共區域消殺、陽臺音樂會等組織工作。
期間,孫老師充分發揮工作特長,溝通協調方方面面。 在管理社區團購的過程中🧩,由於封控時間較長👩👧👧,有些居民比較焦慮⚔️,常常不戴口罩就沖到小區門口,試圖出門買菜👎🏼。 這時,孫老師一方面進行勸阻和解釋🧢,一方面安撫居民情緒,將沖突化於無形。 遇到老年人不會團購,孫老師主動征詢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聯系對應的團購👩❤️👨,並協助做好跟團和收貨等確認工作。

孫老師和其他誌願者還經常在社區微信群裏為業主們答疑解惑,協調業主們與居委會溝通,做好信息的上傳下達🏋🏽。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小區氛圍越來越好。如今,居民們充分理解誌願者工作♈️,常常主動表達善意和謝意👊🏻。 田悅老師 是行政人員黨支部的一員,也是一名熱心的社區誌願者✵🫄🏿。得知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她主動到居委會報名誌願者工作🤹🏻♀️,加入了配送服務隊伍🛂,開車或騎電瓶車將政府物資、社區團購物資等運送到居民樓下,已累計服務群眾600余人🅾️。 有時🚺,物資深夜才抵達,為了讓居民能夠及時拿到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她和“守望先鋒”的幾位夥伴在黑夜中穿行👸🏻,裝車、搬運、挨家挨戶送貨🤸♂️,得到居民的們多次贊揚,更有居民寫了感謝信。此外🧑🎤,當看到樓組長阿姨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她又主動擔任起相應樓棟的線上聯絡員,負責每日及時通知和傳遞信息🕵🏻♂️,在居委和居民之間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晚上12點還守著手機看群消息👊🏻,早晨一睜眼就查看是否有新通知,這就是她的日常……為了保障樓內居民安全,她自願承擔起樓道的每日消殺工作。鄰居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小甜”,總是在“群內”為她點贊。 余晴晴老師 居住在國福路教師公寓。教師公寓自封閉之日起物資供應驟然緊張。當沐鸣黨委發起關愛教職工行動時👶🏼,余晴晴老師上報了自身情況🤟🏼。院黨委得悉後🐓,第一時間上報學校。在學校的各方協調下,五角場街道為公寓派發了第一批物資🛕,附中食堂提供訂餐送餐服務。教師們的困境有所緩解。 為了更好應對疫情,及時生產自救, 余晴晴老師牽頭組建了國福路公寓誌願者工作群,與30名誌願者投身疫情阻擊戰❄️。 他們挨家挨戶地上門登記訂餐信息、排摸防護用品數量、統計生活物資、上報住戶急難情況#️⃣👩🏻✈️,分發學校及街道派發的共計八批次物資等。誌願者們經常工作到深夜🧔🏻♀️,卻毫無怨言🐲👨👨👧👧。 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便自身物資緊缺,余晴晴老師仍然與他人分享物資🚶♀️➡️。 看到某位老師在微信群提到食物只能維持一天,在自己只有六包方便面的情況下,余老師毫不猶豫勻出其中三包給對方🫧; 眼見某位老教授物資即將告磬,余老師迅速送去剛團到手的一板雞蛋; 聽聞老師日用品短缺,余老師又熱心送上封閉前囤積的紙巾🙇🏿🙇🏻、洗衣液等▪️🤹🏻♂️。 余晴晴老師說,誌願服務數十日,看到學校和沐鸣各個部門為疫情防控而付出的努力,看到誌願者團隊的無私奉獻🏄🏿♀️,看到友鄰間傳遞的美好🤏🏿🍹,她覺得自己也應該出一份力🎲。 其實🛕🦏,國務沐鸣的行政人員或多或少都參與了社區防護、關愛鄰裏🎉、誌願者服務等事務。有一些老師默默奉獻↩️,不願被關註。比如: 俞勝強師傅在社區奮戰二十多天💇🏼♀️,協助核酸檢測等; 在做好本職工作、維護沐鸣日常運轉的前提下,國務沐鸣行政團隊勇於擔當🤘🏽、竭力所能,積極投身社區抗疫。在這裏,向所有的誌願者們致以由衷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