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沐鸣平台於文科樓615會議室舉辦了“國箴務實講座”,本次講座系國務沐鸣學習二十大精神系列的第四講🎭,由沐鸣娱乐二十大精神宣講團成員、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賀東航老師主講,主題是“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歷史政治學邏輯”。國務沐鸣黨委書記劉季平老師主持本次講座🧻,國務沐鸣中心組成員、以及學生骨幹參與此次講座🦹🏽♀️。
首先,賀老師提出在二十大報告宣講提綱中需要把握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個要點:一是現代化的底色是“中國特色”💂🏽☸️;二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進而,賀老師認為在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以歷史政治學的研究範式來窺探中國現代化,可對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歷史轉折點有更明晰的分析,對現代早期的巨變方向有更深入的認識,對中國式現代化有更真切的體會♔👨🏽🚒,也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歷史政治學課題。因此,賀老師從歷史視角出發𓀖,探討了中國式現代化啟動的前提在於中國共產黨成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能動者並成功解決了如下三個問題♝:一是國家認同問題;二是現代政治製度選擇與傳統國家治理“大一統”的聯結問題;三是啟動國家現代化的社會轉型任務。賀老師指出這三個問題的解決,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打下基礎👂🏻。
接著,賀老師從政治視域出發,認為現代化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行為邏輯,中國共產黨首先是一個現代政治組織,是中國近代政治啟蒙的產物🤾🏿♀️,是在啟蒙運動中萌芽、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階段不斷地定義自己的現代性🥺。
由此,賀老師將中國現代化進程分為三個階段並分別總結了各階段所體現的特征:
第一階段為1949年至1978年新中國成立30年間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這一時期的主要內涵是工業化💆🏻♀️。
第二階段為1978年至2012年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第三階段為2012年至今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十八大後黨中央提出了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基於此🏃🏻,賀老師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歷史學邏輯與其他國家的不同之處:一是區別於西方現代化道路中“資產階級式現代化的主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力量和主導力量🎞。二是中國式現代化註重階段性安排的頂層設計與各種重大經濟關系的統籌規劃🧛♂️,具有穩定性和進取性特征。
最後,劉季平書記進行了總結發言,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新模式,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實踐和話語霸權,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啟發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