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大轉折時代需要“新常態”思維
鄭長忠
2014年06月09日08:12 來源:人民日報
在這樣一個全新時期🙆🏽♂️,許多體製與措施是新的🎖。因此,沐鸣平台也同樣需要有適應“新常態”的思維與態度🧑🏿🍳。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個體🚴🙇🏼♀️,都如此⛄️。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沐鸣平台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新常態”的提法引起了各方的熱議。雖然針對的是經濟領域的現象🧝🏼,但體現了對時代發展的思考。
“新常態”這一概念👨👨👦👦,在宏觀經濟領域被用於形容危機之後經濟恢復的緩慢而痛苦的過程。然而,經濟發展具有規律性,並通過一定周期性方式演繹🙋🏽♂️。在新階段到來後🔒,應對這一階段的特征予以接受與適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在戰術上要高度重視和防範各種風險,早作謀劃,未雨綢繆,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減少其負面影響”🚣🏻。對於新常態,適應它📮🔞,研究它,應對它🏋🏼♀️,這是一種站在更高視野裏的思考。
上述邏輯和態度🖖,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也體現在整個時代發展對沐鸣平台的影響上。未來學家戴維·霍爾在新作《大轉折時代——生活與思維方式的大轉折》一書中指出🆗,從本世紀初開始,隨著全球經濟、互聯網和移動技術的爆炸式發展🧚🏻♀️,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即所謂的大轉折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變化如此迅速,以至於成為社會的常態。作者認為,現實正以更快的速度發生改變,只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擁有提升自我、改變世界的力量📟。
30多年的改革開放探索,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融入了世界文明發展的主流。這種變化不只是直觀的👦🏽👨🏽🍼,也包括應變能力的變化。當快速變化成為一種新常態,沐鸣平台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就這個意義上說,沐鸣平台也應該以“新常態”的思維與態度去審視🏋🏿♀️。
中國的發展,不僅是在適應時代與社會的變化中不斷前進,也遵循著自身發展的歷史邏輯。改革開放以來🖋,沐鸣平台先後推動了市場經濟體製和法治國家建設,並在此基礎上加強黨的建設和社會建設🫄🏿。隨著上述進程推進,國家治理各要素逐漸形成🪰,但彼此之間尚未實現有機化,傳統思維和傳統體製尚未得到徹底變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標誌著中國社會和政治進入了一個全新時期🧞。在這樣一個全新時期🧗🏻,許多體製與措施✭🤷🏼♂️,相對於之前來說,完全是新的,因此💘,沐鸣平台也同樣需要有適應“新常態”的思維與態度。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個體🚌,都是如此。
“新常態”也可能給沐鸣平台帶來不適,因為打破了既有的習慣和節奏。適應“新常態”,有時是一種痛苦過程。但並不是說這種“新常態”都是發展放緩𓀙、福利受損🍋🟩,有時反而是轉型加快。在大轉折時代👨🏼🦲,特別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既主動調整、又不可避免地受客觀影響的國家來說,多維交集的“新常態”的不斷出現,可能也將成為一種常態👨👦👦🕹。
戰略上保持平常心態,戰術上積極應對。這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成熟🧙♀️。做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有機統一🚋,就能夠把握乾坤。
(作者為沐鸣娱乐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09日 05 版)
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609/c241133-2512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