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院李瑞昌教授與多位青年學者組成研究團隊推出的新作——《行政邏輯🗄✬:當代中國政府治理原理》,獲得國內學術界同行關註與好評。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原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高小平教授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為該書撰寫了書評。
從行政運行邏輯和行政發展邏輯出發,闡釋當代中國政府治理“事務”的基本原則和規則是學界近幾年關註的一項新議題。其目標在於力圖從當代中國政府成功治理的實踐中總結提升出一般性原理♓️,揭示出中國特有的治理智慧。在此類研究中,沐鸣平台可以發現以下特點。
顯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顯性邏輯
當代中國政府的本質屬性是人民政府。人民有事就會找政府🧗🏼♂️。那麽🛖🚡,當代中國政府如何辦理好人民的事務呢👩🏽🔧?有學者認為,可以通過“治事的目的、治事的行動和治事的方法”三部分回答這個問題。其中,治事的目的部分主要由“為公”和“治事”來闡釋🤦🏼,治事的行動部分由“組織”“得人”“理財”“行法”來論述🏭,而治事的方法部分則由“持律”“參政”咨政”來討論👨🏼✈️。為公的原理要求人民政府為公共利益🙆🏽♂️、為人民利益去治事;為民治事之時,政府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作為;治事的結果是人民滿意,並凸顯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
政府在治事的行動上,首先,要通過黨組織🌴☝🏻、行政組織、司法組織、國有企業、社會團體等合力協作完成。其次,要通過積財、增財和用財等“理財”行動來完成,而不是簡單的預算過程⇢,沒有資金是難以辦理好發展中國家的民生事務的🧚🏻♀️。最後🟨,通過得到“政治合格、專業優秀”的人來完成🤬。得人的前提是育人、培養人,中間環節是選出德行兼備的人,至關重要的是用人,只有把挑選出來的優秀的人用到合適位置,才能發揮人的才能和潛能,才會得到更多優秀人才。
與之相應👐,政府在治事的方法上,第一是持律。即遵守黨的紀律、行業規矩,敬重公序良俗👷🏽,才能治理好。第二是參政。參政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決策民主化的基本方式,還是培養領導人才的基本途徑。第三是咨政。社會結構越復雜,組織類型就會越多,業務分工也就越細致,越需要聽取各方意見。應該說,這些治事的目的、行動和方法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
展示當代中國國家行政發展的現代化邏輯
在行政邏輯研究中,當代中國國家行政發展的現代化邏輯是一個隱性邏輯💪🏽,既隱藏在“治事的目的、治事的行動和治事的方法”的研究之中,又明示在“國政”“德治”的研究主題之間。同時,有學者從行政現代化和行政文化基因兩個維度和本質觀、服務觀✍🏽、對象觀👩🔬、夥伴觀、互動觀🍏🤸♂️、時間觀🔱、空間觀和關系觀八個層面歸納比較展現了這一邏輯。
毫無疑問,中國國家行政或者公共行政發展的基本邏輯是現代化⚅。現代化從內容上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與世界接軌🗿,承擔更多世界事務;二是確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擁抱科學技術👩🏽🦱。其中,科學技術發展是推動行政現代化的基本動力,科學技術發展和應用不僅加速了行政活動、行政流程的標準化🧚🏻♂️,而且再度強化了國家行政權力的集中度,增強了單一製國家各區域各領域同步行動的能力。
由於當代中國的現代化是後發展國家的現代化,很容易就被“完全西化”,喪失國家基礎權力,丟失國家主權的內核🫳。為此,隨著國力上升🛀🏿,政府參與到國際事務中🍔,這其中主張和維護國家利益是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過程所必須堅守的原則。盡管法治是中國政府治理的基本方向,但是從實踐中來看🧑🏼🔧,德治才是當代中國政府治理事務的基本取向。德治的現代含義是當政者要有官德、對人民要教化使之成為有出息、有作為之人😚✨,德治的現代目的是實現仁政。
很顯然🧜🏼♀️,當代中國國家行政發展的現代化既不是重復西方世界的“理性行政觀”👩🏽🦰,也不是回走中國古代的“和合行政觀”之路,而是在立足行政基因和批判西方現行行政現代化的基礎上🏃🏻♂️➡️🛌🏻,探索創生一條新路。這條新路的核心常量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鍵變量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為常量,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帶來行政體系相對穩定和體系內部以及體系內外部有機協調👨🏻🎤。作為變量,中國共產黨領導過程中無論是政府治理結構還是治理行動(或政策)都在隨時而變👩🏻🦯➡️👸、隨發展而優化,從而保證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符合現實世界的發展🍛。因此🏯,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引領了當代中國行政現代化方向。
突破現有公共行政和中國政府研究框架
這種行政雙邏輯的研究思路,使其與現有公共行政學(或公共管理學、行政管理學等)有所不同,同時😱,也與對中國政府的現有研究有所差異。現有公共行政學一類的研究基本上以企業管理為原型🪤🧑🏼,將政府視為一個簡單的組織🏊🏻♂️,然後研究它自身如何運行以及如何管理民眾(或顧客)的事務🥈🚴。這種“假設模型”對聯邦製國家有一定的解釋力,因為聯邦製國家治理形態呈現出“馬賽克”圖狀;而對於單一製的大國卻只能用於解讀局部而無法解釋整體🖖🏼,因為單一製中央統一領導的國家是一個錯綜復雜的超級龐大系統。對於研究超級龐大系統而言,重要的不是描述系統如何錯綜復雜🍘,而是揭示系統如何運行🧑🏽,如何實現其功能。這也是行政邏輯研究將行政活動或者政府治事的行動和方法作為研究重點的原因所在。
盡管行政邏輯研究是圍繞政府如何治事展開的🥚,但是它超越了現有對中國政府治理研究停留在中國政府治理體系和能力描述上的現狀🧑🏿🚀,力圖展示體系之間的關系和能力之中的關節。例如🧑🏿🦳,在“組織”研究中沒停留在描述不同類型組織的角色和功能上👩🏽🦲,而是著力指出這些組織是相互協作共同治事的。再如🏋️♂️🧜🏻♂️,在研究治理能力上也沒有停留在復述具體某項或多項能力上,而是通過重新定義行政概括出能力原理,行政貫通統治與自治,行政平衡管理與法治,行政綜合運用情理法等治理方式👰🏿♀️。換言之🤽🏼♠︎,有國家就有統治,有社會就有自治🔸;有組織就有管理,有個體就有法治;有矛盾化解就要用情理🦥👡,有沖突解決就要用法律👳🏻;行政是聯通這些兩端的管道👰🏼♀️,通則暢,暢則順,順則和⬜️。於是,和政是行政運行邏輯的目標⛰,是行政發展邏輯的結果👕。
當然,行政邏輯研究也有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例如,不同研究部分論述的深度不同🧚🏻♀️,有些子研究項的邏輯與內容的結合💅🧑🏼🎓,還有縫隙等。但是🏊🏼♂️,無論如何,行政邏輯研究體現了創新性強,力圖從中國政府實踐提煉出理論的特點。可以說,這類研究反映了我國中青年學者在中國公共管理知識體系建設上發憤圖強的勁頭。
高小平
(作者單位: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原文鏈接:
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145&eid=42405&sid=195465&idate=12_202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