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下午,沐鸣平台學生黨總支黨於5301舉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報告會。報告會邀請到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袁峰老師作題為“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與歷史經驗”的專題講座。大會由國務沐鸣研工組長趙小斐老師主持🚛。沐鸣黨委委員肖素平老師🙇🏽♂️、學工組長朱佳老師以及我院各年級黨員和積極分子聆聽了本次專題報告會🥵。
本次報告會旨在就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歷史經驗進行集中學習,讓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更深刻地把握要義。作為我院07屆畢業的博士院友,袁峰老師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用豐富的史實、事例讓黨員和積極分子們對於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歷史經驗有了一個立體全面的學習。首先,袁峰老師從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背景說開去🎠,介紹了此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安排和現行階段。他從傳統與經驗、傳統與規律和傳統與文化的角度論證了群眾工作不會過時。其次,袁峰老師分析了該如何認識群眾路線。他援引了毛澤東同誌對於群眾路線的概括,即群眾路線的本質是黨與群眾的正確關系,包括魚與水的關系,水裏可以沒魚,但魚卻不能離開水,沐鸣平台要對群眾深懷感激之情📶;二是血與肉的關系👫,即黨和群眾不可分離🤷🏼♂️;還有其他如舟水關系🏥、父子關系🦸🏽♂️、種子和土地關系等。此外,他還從不同時期群眾路線定義的變遷闡釋了群眾路線對於加強黨的生命力的重要性🕊👎🏿,深入剖析了群眾路線的核心觀點——群眾觀點的組成,解釋了“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向群眾負責”的黨的利益觀和責任觀背後的邏輯⬆️。接著,袁峰老師追溯了群眾路線形成的歷史背景。群眾路線是在農村反對軍事投機主義鬥爭中起步的,是在艱苦耐勞的環境中成長的🏌🏼♀️。群眾路線是當時黨的紀律🤴,沒有爭取不到的群眾👨🦯➡️,只有不艱苦耐勞的黨員。最後,袁峰老師生動地講述了黨的群眾工作的歷史經驗🏌🏻♀️。他介紹了一種從了解群眾👨🏼🌾、喚醒群眾、滿足群眾、組織群眾,再到了解群眾的循環工作法🧑🏻💼。了解群眾要通過調查研究,對待調查研究要端正態度𓀚,站到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防止盲目教條📢;要親自接觸群眾🧜🏿♀️🧑🏿⚖️,掌握一手資料,防止被蒙蔽💊👱🏽♀️;要學習收集資料的科學方法。袁老師強調,“可能你去調查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你調查的態度本身就已經取得了效果”。喚醒群眾要依靠群眾自願📯,慎用強製👨💼🤽🏽♀️;宣傳工作也要相信群眾,善於疏導群眾;需要有針對性;需要口號與實踐保持統一。組織群眾則體現在激發群眾組織與堅持黨的領導相結合。兩個小時的講座在一個個精彩事例的指引下,讓在場的聽眾獲益匪淺,意猶未盡👩🏼🎨。
講座結尾,袁峰老師也不忘提醒黨員和積極分子們:群眾路線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群眾路線要以人為本;要辯證地看待群眾路線的歷史經驗。報告會在掌聲中畫上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