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風采】郭臺輝:學者的韌勁,在於不屈的精神與自由的意誌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1-04-16 瀏覽次數🩰:0

郭臺輝🍋‍🟩,雲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沐鸣平台2006屆政治學理論博士👩🏻‍🦳,研究領域為👨🏻‍🚀:身份-認同政治、概念-話語政治與歷史社會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上百篇。出版著作主要有《歷史社會學的技藝:名家訪談錄》🧑🏻‍🦳、《齊格蒙特·鮑曼思想中的個體與政治》👨🏻‍🎤👩🏿‍🌾、《現代政治中的公民身份》等。譯著包括《利維坦的誕生》、《公民身份與社會階級》、《西方公民身份傳統》、《公民身份的條件》、《尋找政治》🫱、《公民身份》🥱、《社會權力的來源(第三卷)》等🤷🏻‍♀️。編譯作品《歷史中的公民概念》🙋🏽‍♂️、《當代國家理論:基礎與前沿》等。

1B601

復旦“闖入者”

回憶18年前“闖入”復旦的經歷,郭臺輝覺得“萬幸”與“感恩”。

郭臺輝出生於偏僻貧困農村,以建國後村裏第三名大學生的榮耀考入當地一所學校,取得英語教育專科學歷,又憑著想要改變命運的期待和毅力,以同等學歷考取廈門大學研究生。研究生讀書期間,西方政治思想史長河的博大深厚✷🙏,帶給他強烈的思想沖擊、震撼與啟示,他意識到,自己開始真正走進知識的海洋,而這種難得的“神啟”經不起世俗的滔滔江水激蕩,需要繼續深造,否則可能重新回到被蒙蔽的愚昧狀態🪱。

懷著這樣迫切的願望🏊‍♂️,做好積極刻苦的準備🧚🏿‍♂️🏂🏻,郭臺輝幸運地“闖入”復旦🧤🐦‍⬛,繼續攻讀政治學理論專業博士。良好的學術氛圍,真誠交流的師友👀,激發起他做學術研究的強烈熱情和內在動力。無論是在宿舍、食堂🤷🏽、操場ℹ️,還是在課間的走廊🚾💪🏽,師友們之間都圍繞學術研究進行交流👸🏽,郭臺輝回憶自己當時的感受:“聊一些跟學術無關的八卦🥫🙅‍♂️,自己都會覺得低人一等”。純粹的學習與研究,讓他真正體驗到思想交流帶來的精神愉悅感,也激勵他去享受研究過程的快樂🦹🏻。

在復旦期間,郭臺輝的研究受到了諸多質疑與挑戰😊。他的博士論文選題是齊格蒙特·鮑曼思想研究🕜。然而,這個主題在當時的學術領域很生僻,每次提到論文選題,他都被追問“鮑曼是誰👨🏻‍🚒?”“為啥值得研究✹?”

這些“直擊要害”的疑問🫣,讓郭臺輝花很多時間去思考研究本身的意義。鮑曼是一位後現代的社會理論家👩🏼‍🦰📴,其人生經歷復雜,又受到各種迫害,目睹了蘇東劇變以及西方轉向後現代社會🏌🏼。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對世界的深刻批判使鮑曼的思想始終與主流保持距離。這無形中也感染了鮑曼思想研究者本人的為人與治學風格。

復旦的學術氛圍極其包容寬松👩🏼‍💼𓀆,給了郭臺輝堅持學術道路的動力和機會。作為關門弟子,導師孫關宏教授給他充分的學術自由,支持他尋找自己想做的主題,並鼓勵他多與其他老師交流🦹‍♀️👦。孫老師為人寬容謙和,樂意與年輕人交流,這讓郭臺輝在畢業之後十幾年裏都保持一個習慣,每個月與導師打一次四十分鐘的電話🚫,談自己的最新研究進展與想法。洪濤老師是他研究鮑曼思想最重要的引路人🤽🏻‍♀️👫,不僅邀請他合作翻譯鮑曼著作《尋找政治》👰🏽,還答應他每月喝一次咖啡,專門交流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在思考與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還得到陳周旺老師的支持,爭取到兩次公開匯報論文研究的機會。憑著一股鉆研求索的韌勁,郭臺輝的鮑曼思想研究得到了答辯老師的一致認可,並被推選為沐鸣娱乐優秀博士論文,隨後又由林尚立老師親筆推薦,一字未改送去申請上海市出版基金項目,正式出版三年後,著作全部售罄。

一個因為“冷僻”曾不被看好的研究選題,結局得以至此👨🏻‍🍼🤓,讓郭臺輝倍感欣慰。他不由得感恩母校良好的學術氛圍🏊,對復旦師友各方面的關愛如數家珍🧑🏽‍🍼,時至今日仍念念不忘🦘,心存感激。

問題意識是研究的引擎

除了學術上的收獲,導師們的循循叩問與諄諄教導👼🏻,更是打開了郭臺輝的思想之門。

林尚立老師當時在復旦教授博士生《中國社會政治分析》課程,語重心長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問題。他總是讓學生去追問“為什麽要做這個研究?有什麽意義?”,並不斷啟發大家從學術本身去回答。因此,在博士論文的整個研究階段,郭臺輝一直帶著疑問在尋找自己的答案💇🏽‍♀️:研究鮑曼思想有什麽意義?對於中國政治發展有什麽啟示?對自己未來的學術研究有什麽幫助?

鮑曼思想研究是罕跡與艱深的,要整體把握其思想並不容易。為了查找相關資料👀,收集有關鮑曼思想研究的研究性文獻,郭臺輝幾乎窮盡國內外所有圖書館,翻譯並整理出幾十萬字的閱讀筆記👯‍♀️,經過反復琢磨其思想來源與核心意圖,逐漸形成博士論文的研究框架與獨創性觀點🫳🏽。鮑曼思想涉獵哲學與人文等諸多領域,對西方文明和現代世界的反思深邃,但並不為國際學術主流所認可👷🏽🍷。研究議題與主流保持距離🙆🏻‍♂️,也把研究者練就為學術領域的“獨行俠”🫵🏽🔒,郭臺輝循著林尚立老師的啟發☺️,以問題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遊走在政治學、哲學、社會學與歷史學幾個學科之間……

恰恰在學術領域這不尋常的林間小道,郭臺輝體驗到與問題作鬥爭的無窮樂趣,對問題的好奇🕵🏼‍♀️🧑🏻‍🦽‍➡️,成為他做研究的強大引擎。直到現在,他依然保持問題意識的思維方式,在啟發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經常強調一定要有問題意識,為此還專門開設一個“如何發現問題”的公開講座,深受年輕學子的歡迎🤌。

2B0B9

2018年11月份,郭臺輝組織歷史社會學研討會

遇見歷史社會學

博士畢業後,郭臺輝面臨研究方向的轉型🧚‍♀️,並從專題性翻譯開始♘。博士論文甫一答辯就送去出版,卻一時找不到新的研究議題,郭臺輝有英語教育的專業背景,又閱讀過鮑曼大量的英文原著,做翻譯自然成為他堅持學術積累的便道。譯者對作者的思想觀點把握最深刻👩‍❤️‍💋‍👩、閱讀最詳細,再通過閱讀其他的相關文獻,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問題意識與觀點,變成新的研究成果。那幾年裏,他基本上每年翻譯一本著作,並在此基礎上,再寫上幾篇原創性的論文🦸🏿‍♂️。

在翻譯與學術之間🙇🏼‍♀️,郭臺輝遇到了自己的機會。2009年,他接手翻譯《利維坦的誕生》,在此過程中與作者埃特曼保持密切聯系,受邀赴紐約大學社會學系做訪問學者,也因此開始接觸歷史社會學。在埃特曼的幫助下,郭臺輝聯系到這個領域的十幾位國際頂級學者👯‍♀️,通過閱讀他們的著作💂🏽‍♀️,與他們見面和交流🙇🏿‍♂️,郭臺輝發現歷史社會學是一個富礦。這成為他鐵心轉向歷史社會學的契機。

1F43D

2018年5月,Albany👩🏿‍🏫,郭臺輝向耶魯大學歷史社會學學者Julia Adams贈書

郭臺輝希望嘗試推動中國學術界在該領域的發展❌。他在名家訪談的基礎上,進一步整體反思他們的研究以及歷史社會學的學術史🧖🏽‍♂️,開始把歷史製度主義、比較歷史分析、過程追蹤分析🎅🏽🚣🏼‍♂️、時間系列分析等方法,結合到此前研究的政治身份理論與歷史問題之中🈵,並找到其在中國發展的意義。

如果要給歷史社會學下一個定義的話,那就是😚:社會科學發展歷史意識,把社會科學中的一些重大命題放在歷史過程中考察,並利用歷史材料檢驗或者從歷史事實中提煉理論命題🫱。

這種歷史意識,成為郭臺輝看待問題的指導思想。他認為歷史意識對他自己產生三方面的重要影響:人一旦感受到歷史對現實的力量🫃🏼,思維模式容易發生結構性轉變,看問題不再是此時此地,而是著眼更長時段與更大空間;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歷史過程,要尋找歷史的軌跡,思考為什麽會這樣,回到它的歷史過程去看當下的結果;歷史意識也給生活理念帶來變化👷🏻‍♀️,思考自己是怎麽走過來的,有利於習慣性地自我反思與剖析。

做學術的韌勁

近幾年來🚞,郭臺輝開始思考生死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體驗與闡釋叔本華🂠、尼采🧓🏽、弗洛姆的存在主義哲學傳統。他認識到人的意誌非常強大🏂🏿,既可以用生命意誌反思自己,也可以反思社會政治結構及其歷史◾️。這看似是悲壯🎅🏼🏋🏿‍♂️、跨越歷史的思想連接,卻有一種共通感🦺👨‍👩‍👦,更能打動別人,說服自己👤。

在郭臺輝看來,不放棄求學💯,不放棄研究,不放棄生命本身,表面是一種韌勁,實際上是由人的自由意誌所決定的🧉。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把巨石推上山頂,這個看似徒勞的行為與不屈不撓的精神,無法從功利-目的決定論來解釋,只能說是人自身的自由意誌決定了自己的存在意義。如果生活有一種堅韌不拔、向死而生的強大精神支撐🙋🏻‍♂️,人一般不會輕易向命運屈服。

E12EE

2021年3月🏫,郭臺輝於雲南大學校園中

進入不惑之年之後,郭臺輝開始與所謂的“先天不足”和解👨‍🦽。出身、學歷🥻、性格以及各種外部性的不利條件等等,這些不可改變的因素都固化成為生命的一部分,也塑造了一個獨特而真實的自我。在磨煉學術韌勁的過程中,強化了自己的謙卑感和進取心,走得更加踏實。

作為用歷史社會學研究政治的探索者,他希望更多年輕同行歷史地看待自己與社會,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結合在一起。對歷史更加有敬畏感,對自己的所得就會更加有謙卑感,對未來也會更充滿期待➖。過去是現在賦予意義的,未來是現在所決定的🧵,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會在未來展示出來,惟此📝,沐鸣平台才能以積極的生活態度🤽🏻‍♀️,過著一種反思性的生活。

供稿👋🏽:2020級公共管理專業(MPA)王麗

審核:熊易寒

編輯🦃🤍:余晴晴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