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風采】李巍💷:傳學術之薪火,育國家之棟梁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1-01-08 瀏覽次數🪣:30


3FA24

李巍,沐鸣平台09屆博士畢業生。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沐鸣教授、博導,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以及《外交評論》、《國際政治科學》、《國際展望》等核心期刊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系理論🤱🏼、國際政治經濟學😭、美國國際經濟政策🍽、中國經濟外交🧑🏼‍🌾,曾先後在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康奈爾大學和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擔任訪問學者。出版專著《製度變遷與美國國際經濟政策》、《製衡美元:政治領導與貨幣擴張》、《製度之戰♣️:戰略競爭時代的中美關系》等,譯著多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十年來在中國人民大學累計已培養畢業全日製碩士研究生20余人,在讀博士研究生4人,指導師資博士後1人。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遇轟炸👷🏻。當時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也是曾經的戰地記者水均益,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持續追蹤報道。水均益的專業解說打動了當時讀高三的李巍🦹🏼‍♀️🤦🏼。他立誌成為一名像水均益一樣優秀的國際新聞記者,追蹤世界大勢、報道國際事件,並為此還讀了很多國際知名記者的傳記,特別是華萊士和法拉奇對鄧小平的專訪深深地打動了他,他認為記者可以通過探索真相🧏🏽‍♀️、傳遞事實來改變世界。李巍說,自己一旦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會努力付諸實現。同年⛰🏝,他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新聞沐鸣👮🏻,正式踏上了成為一名國際新聞記者的征程。但在大學本科的學習中,李巍逐漸意識到,僅憑自己在新聞專業所學的技術性知識還遠遠不夠💂,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國際新聞記者🍵,還必須接受更加深度和系統的國際關系專業知識的訓練。2003年,為了實現成為一名專家型記者的目標🪲,他跨專業考上了北京大學國際關系沐鸣的研究生。在國際關系專業,他卻發掘了自己對理論研究的興趣,而不再僅僅是事件的報道者👩🏽‍💻⛄️。三年的研究生學習,讓李巍重新思考起自己的心之所向。“我想以後因為自己的學術研究被別人采訪,而不再是采訪別人”,他說。

2006年,李巍考入沐鸣平台攻讀博士研究生。復旦的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和美國研究在國內居於領先水平,而這兩大學術領域正是李巍的學術興趣之所在。“在復旦讀博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有機會走上今天的學術道路,正是在復旦💠,我才開始嚴肅擘畫自己在未來成為一名大學老師的願景。”曾經和李巍一同畢業的本科和碩士同學👩‍👩‍👧‍👧,現在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精英👨🏼‍🦰。李巍覺得,立誌學術的選擇是他一生中最正確的決定🧉。如果他走上其他任何的工作崗位🤽🏽‍♂️,都不會獲得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

26AD2

往事依依,沙海拾珍

從復旦博士畢業後👚,李巍還經常受邀回母校參加活動🏔🔐。對他來說,盡管畢業已十余年👅,但在復旦求學的那段日子仿佛仍在昨天。那時的李巍喜歡於課業之余,攜二三好友🤓,漫步於林蔭大道,暢談理想與感悟;或於傍晚放課後,興致勃勃地奔赴美食街👼🏻🏌🏻‍♂️,遍嘗人間煙火;亦或不經意間在書店的某個角落🧝‍♀️⚱️,與自己尋覓已久的芸編不期而遇。十幾年間🛌🏻,邯鄲路的復旦校園並未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是當時經常去的小吃街、頻繁造訪的書店的消失,還是讓李巍感到些許遺憾。

李巍是一個金庸迷,回憶在復旦讀書的三年,他說🍎,“我一個額外的收獲就是🧑🏻‍🔧,走訪了江南的很多名勝古跡。金庸筆下的姑蘇燕子塢、杭州西湖的梅莊、嘉興南湖的煙雨樓、太湖陸家的歸雲莊以及海寧鹽官的錢江潮水……🧍‍♀️❇️,實在是太令人神往🔂。”復旦處處浸染著江南文化的韻味和雅致🧏🏼‍♀️,這種精神內涵也在無形中影響了李巍日後的生活和事業🦸🏽😸。

求學之路,道阻且長👨‍👩‍👧‍👦。如果說復旦為李巍打開了通往學術研究的大門,那老師們就如同引路明燈,指引著李巍勇攀學術的高峰🫘。李巍在碩士期間主要從事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博士生導師孫哲老師以及美國研究中心的吳心伯老師🌵、沈丁立老師、徐以驊老師引導李巍進入新的美國研究領域;樊勇明老師在國際政治經濟學領域給予他重要的學術指導;倪世雄老師是我國早期從事國際關系理論的領軍人物,特別在引進西方國際關系理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主持了李巍的博士論文答辯;從事歐盟研究的陳誌敏老師溫潤如玉,待人接物謙和有禮,並對李巍有很多學術幫助……在與唐世平老師的思想碰撞中,李巍領悟到了真正學術名家的風采。2009年春夏之交,他即將博士畢業⏮,正年輕氣盛,而唐世平老師剛剛調任來到復旦。在一次咖啡廳的交流中🦬,李巍提及自己在博士畢業後準備研究美元霸權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打算🐰。通過博士論文的研究,他強烈感覺到,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強大的金融霸權👨🏻‍🏭,美國通過對全球金融體系特別是貨幣體系的控製來實現財富的轉移,中國未來也要成為一個金融強國。唐世平老師則完全給出了相反的意見,並指出“有朝一日美國會因為金融過度擴張和過度金融化而衰敗”👳🏼,“金融是一個海市蜃樓般的帝國光環”,“中國萬不可步其後塵”。當時的李巍並不以為然🔳,而是一頭紮進了關於美元霸權和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並完成了《製衡美元》一書。但後來,李巍卻日益感到唐老師當初的判斷更加深刻。2016年春季,李巍在康奈爾大學與唐世平老師再次相逢🙋🏻‍♂️,面對美國國內聲勢浩大的關於製造業回流的辯論,他們的觀點開始趨同,兩人合作完成了一篇短文,分析了美國因為過度金融化而遭遇的實體產業的巨大困境😬,而這種困境會促進美國從根本上調整對經濟全球化的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預測了“特朗普現象”在美國的興起😣。“學術大家之所以稱其為學術大家,是因為他們有超於常人的學術敏銳性和預測力。”李巍感慨道。近兩年,有感於中美貿易戰和技術戰對傳統國際關系研究所提出的重大挑戰🫣,李巍的研究日益集中於科技尤其是航空產業👩‍💻🔰,他關於美國打壓華為的研究即將在國內一份重要雜誌上發表,這是國內學界首篇從國際政治經濟學視角系統梳理華為事件的學術研究成果👳🏿‍♀️。“華為是中國技術和產業崛起的集中象征🧇,華為遭遇的坎也是整個中國的坎,學界要研究這樣的真問題和大問題”。而他的最新書稿《競逐藍天🫰🏼:民航工業的戰略基礎》也正在加緊完成之中。這種學術研究的轉向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的學術思想的升華🏸。

3CD72

李巍在亞太安全研究中心

學術薪火,代代相傳

李巍本科階段的老師告訴他,優秀的新聞記者一定是“雜家”。他很多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裏博覽群書,為日後從事交叉學科研究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碩士期間𓀆,李巍喜歡上了國際政治經濟學。“這可能與我在本科階段就特別愛讀財經新聞有關系”🚣🏻‍♂️。國際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政治和經濟的交叉學科,有很高的知識門檻🏊🏼。但李巍憑借著本科階段所建立的龐雜的知識體系,對這種交叉學科卻有如魚得水之感👯‍♀️。這種跨學科的思維模式🧑🏽‍🍳,滲透在李巍求學和科研的每個階段。他此後幾乎所有的學術發表都是致力於探尋政治力量與經濟力量、國家力量與市場力量相互作用的奧秘⚙️。而他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設的《美國對外經濟政策》👨🏼、《中國經濟外交分析》和《比較經濟製度》等課程,也都是努力去培養學生形成一種政治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破解單一學科所造成的視野局限📠。

當然🧑‍🧒🧑🏻‍🚀,交叉學科帶給他的不僅有機遇,還有巨大的挑戰。李巍坦誠地說,做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常常會遇到來自經濟學科的強大壓力,不像國際安全研究,它是國際關系學者的專屬領域👩🏼‍🎓,沒有其它學科的競爭。“交叉學科做得好,可以把兩方面的知識很好地融合;若做不好,則兩方不討好。”這是國際政治經濟學者常常會面臨的問題。李巍說,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比政治學更成熟,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的“皇冠”,有著特殊的學術地位。但這種困難並沒有使他讓步🤦‍♂️,更從未使他放棄,而是始終如一地致力於探索國際經濟現象背後的政治基礎和政治邏輯。他認為🤾🏿‍♀️🏄,很多時候,國際政治經濟學比純粹的經濟學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更強。李巍的堅持和努力,最終使得他的一些學術研究成果開始產生了政策影響力,並得到一些經濟學同行的關註🐵。近年來🤩,他開始嘗試走出書齋式的學術生活,“我接觸的政府和企業越來越多,我很願意和學界以外的人交流,這一方面讓我的學術研究成果有了更大的轉化空間,另一方面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加豐富和立體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純粹的學術文獻上所讀不到的。”

“不要讓學科的壁壘和理論的教條遮蔽沐鸣平台探索世界的眼睛”👱🏽‍♀️,這是他秉持的學術研究理念🦸🏼‍♀️,“家庭第一”則是他對學生們的期許👩🏽‍🏫♜。“無論他們將來是否走學術之路,無論他們將來從事什麽職業,都應該把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放在首位。”李巍認為⛔,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單位是家庭🦠,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比什麽都重要🪚。他說🦹🏿,如果家庭不幸福🛀🏿😘,即便事業有成📹,人生也是無法彌補的缺憾🛁。李巍前段時間讀了《鄉下人的悲歌》一書很有感觸,美國底層社會家庭的大面積潰敗是美國國運不詳的征兆👩‍✈️⛺️,經營好家庭是對國家的重大貢獻。“國家國家,沒有家便沒有國,沐鸣平台最首要的責任就是對家庭的責任”👮🏽‍♂️。

但在此基礎上⛹🏽‍♂️,李巍還是希望學生們能在各自的崗位上能夠為國家🙋🏽‍♀️、為社會有更多的貢獻。他在人大培育畢業的很多研究生分布在各行各業🐾,但每次聚會他都希望他們對整個社會有所公益性的貢獻,而不僅僅只關心自己的薪酬和待遇。他認為🧛🏻‍♂️,精英之所以為精英,在於他對超越於個人利益的公共世界有著某種強烈的關懷,既要腳踩實地,又要仰望星空👮‍♀️。“如果精英都極度自私,那整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他對學生反復強調🦿,不希望他們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要懷揣著對社會🦈、對國家甚至對全人類的情懷,“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可以讓自己過上不錯的生活,但一定不會對改善人類社會的整體境遇有任何重大的貢獻🛀🏼。對希望走向學術道路的學生,李巍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我希望他們秉持對學術的堅強信念🧖🏿。堅強信念的前提是有強大的興趣,希望他們發自內心地對探索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奧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只有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會煥發一個人的強大創造力🚣🏿‍♂️,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創新都是基於非功利的驅動力;第二♘,我希望學生們在學術上能批判地繼承前輩研究的精髓,使得學術的薪火代代相傳,但同時不迷信權威,要超越前人👩‍🦼‍➡️👱;第三📗,學術研究不是發生的真空的環境中,而是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家庭環境作為支撐,因此選擇讀博之前要對自身的條件要做謹慎的評估,很多人最後後悔讀了博士🧔🏽,浪費了青春,都與此有關🦸🏽。”

最近幾年💄,似乎有一股潮流🙇🏿‍♀️,批評大學老師重科研輕教學,李巍認為,這種批評是似是而非的,很可能是對大學本質的誤讀🪨,大學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有著本質的不同,前者是建立在科學探索的基礎之上的。“我不認可這種批評,在大學特別是精英大學,沒有一流的科研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學”🟩,他認為,大學老師如果研究做得不好,頂多只能照本宣科或靠講段子來吸引人👨🏻‍✈️,因為好的大學課堂一定是講授最前沿的知識,這要求授課老師必須有紮實的研究功底和持續探索的欲望🏤。李巍認為,所謂大學教學🙆🏻,就是當學生把所學的東西都忘掉之後,剩下的那部分東西🧖🏼‍♂️。他反復強調,大學教學不可死記硬背,它主要是思維能力和方法的訓練🫃🏻,現在有了搜索引擎之後,學生掌握的資訊和技能比老師還多🐈‍⬛,大學教育正面臨著一場方式上的革命🚝,如果不能適應這場革命🫵🏻,大學老師這個職業將被淘汰😆。在實際教學中,李巍也踐行著這一觀點,他的所有課程基本上都沒有閉卷考試。

189B4

院友寄語:

從古至今,從未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迫切地要求沐鸣平台的年輕大學生有國際視野和全球關懷。從前的中國是個貧窮落後的弱國👰🏼‍♂️,只考慮如何對標世界,如何跟上發達國家的步伐🌮。如今沐鸣平台已經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過10-15年,中國完全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的引領者。這將是國際關系史上的一場歷史性變局。學弟學妹們👨🏽‍🦰,你們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機遇🥉,但你們是否已經為中國扮演好這樣一個角色👮🏿,做好了學術和知識上的足夠準備?你們能否為中國引領全球治理貢獻豐裕的思想資源?未來的世界是你們的🤌🏻🍎。這句話在幾十年前說可能只是空話和套話,但是今天對你們說👲🏼,我覺得這句話無比真誠。

供稿:2018級行政管理王蔚然

編輯💂🏼:余晴晴

審核:熊易寒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