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在國際數字政府著名期刊GIQ組織“中國數字政府”專刊🫢,並向全球征稿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0-05-18 瀏覽次數:4

國際數字政府領域排名第一的SSCI期刊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政府信息季刊》近日以“中國數字政府”為主題組織專刊,並向全球征集學術論文。GIQ五年影響因子5.595💅🏿,是國際數字政府學界公認的著名期刊。這是GIQ首次以一個國家的數字政府為主題組織專刊。

微信圖片_20200518105049

“中國數字政府”專刊將征集規範的學術論文,以探究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決定因素及其影響🕥👛,更好地理解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深層機製與機理。專刊期望能對中國過去二十年來的數字政府實踐進行一個系統的研究和回顧🖥,並通過研究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情境與特征,為全球數字政府研究提供更為全面、深入和平衡的視角,在全球數字政府學術共同體中引發討論與理論構建♥️,搭建起一個激發靈感和發現新知識的平臺。專刊的發起人和主編為沐鸣平台教授鄭磊、美國克拉克大學管理沐鸣教授張晶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沐鸣副教授鄭躍平🧒🏿。

以下為專刊的征稿啟事(英文)鏈接和中文選譯: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government-information-quarterly/call-for-papers/special-issue-call-for-paper

 

《政府信息季刊》“中國數字政府”專刊

征文啟事

(選譯)

本專刊將聚焦於過去二十年中國數字政府的理論和實踐👔。組織這一期專刊的初衷有兩個。首先🦻🏽,在實踐層面💅🏽,得益於政策推動😪、公私部門的投入以及技術進步,近年來數字政府在中國迅速發展🐦‍⬛。這一步伐不僅與世界其他地區同步,也為全球數字政府理論和實踐的知識增長做出了貢獻。這些知識可為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國家或轉型國家的實踐提供借鑒🧑🏿‍🍳,使之能通過在政策、戰略和實施方面的比較來汲取經驗,並探討中國經驗對其他國家的適用性及所需具備的條件。

第二,在理論層面,由於中國數字政府建設的巨大規模,以及中國獨特的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數字政府在中國的背景下呈現出在其他國家不同的復雜性,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因而🪂,中國利用數字技術在管理、社會和政治等方面開展的實踐可供國際數字政府學者們開展研究,從中探索具有價值的學術發現。

沐鸣平台期望,本專刊既能對中國數字政府實踐進行一個系統的研究和回顧,也能為全球數字政府學術共同體激發靈感和發現新知識提供一個平臺。以下沐鸣平台將介紹專刊的背景、目標和時間表。

一、專刊背景

過去十年間,大數據、雲計算、社交媒體、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的數字化創新,為中國的公共行政和治理創造了新的環境(Liang & Jin, 2013; Zheng, 2013; Zeng, 2016; Hou, 2017)。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來應用新技術,以提升政府績效✩、服務質量和公民參與水平(Song et al., 2015; Medaglia & Zhu, 2017; Jiang et al., 2017)。例如🤞🏿,數據驅動的治理方式提升了政府識別公共需求、製定與實施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開放數據實踐正在不斷釋放政府數據在推動創新和社會發展中的潛力(Zheng & Gao, 2016);人工智能技術被逐步應用於改善政府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大數據、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等技術為政府更好地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以及推動政府與各利益相關者在危機應對中的合作提供了新的路徑。面對此次新冠病毒疫情(COVID-19)💁🏼‍♀️,中國各地政府和醫院也在醫療咨詢、患者追蹤與隔離、邊境管理🙌🏻、政策解讀以及信息公開等方面廣泛采用了數字技術🧔🏽‍♀️。

然而🦻,數字技術📲👨‍🎨、公共行政與可持續的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依舊復雜、具有爭議或模棱兩可🙌🏽,技術的快速發展並沒有解決或緩解一些政府長期面對的挑戰。例如😯,阻礙新技術應用的內外部因素還有待繼續探尋,社交媒體對政府與公民間互動的影響還需要深層次的解析(Hao et al., 2016)👩‍⚕️;大數據技術為何未能如預期的那樣推動公共政策製定的變革還有待更為充分的解釋(van der Voort et al.,2019)🔰;如何彌合數字鴻溝🫰,以及如何提升政府的“適應性治理”能力來更好地應對復雜和不確定的環境(Janssen & van der Voort, 2016; Wang et al., 2018) 仍需要尋找答案👮🏽‍♂️。總的來說,如何更好地將數字技術應用於治理過程當中並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術環境🧑‍🏭,還需要學者和實踐者們給予更多的關註和探究。

此外👨🏻‍🏫,數字政府研究還依賴於對所處情境的理解(Janowski,2015; Zheng et al., 2013)💔,而中國數字政府所面臨的情境又尤為特殊👨🏻‍🏫,兼具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特征🤴🏻。一方面,中國的數字政府發展還面臨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似的問題🧕🏿。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服務、監管、政策製定與執行等多方面發揮著作用👨🏼‍🎤,在一個多層級的體系中,地方政府對技術的采納和應用受到中央和省政府的指導(Liang, et al., 2017),中國在大規模🙎🏻‍♂️、成體系地利用數字技術來服務社會和支撐國家運轉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技術的正反兩方面的效應,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提供經驗教訓🚁。另一方面,中國有望成為技術和社會創新的全球領導者,例如其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以及將技術手段用於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綜上所述,中國可為國際數字政府學界探尋新的分析視角和理論框架提供一個獨特的研究情境🙇🏿,從中得出的研究發現將對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都具有參考價值🦣。

二🧛🏼、特刊目的

本期專刊旨在回顧和探討過去二十年來中國的數字政府發展🥹,並在全球數字政府學術共同體中引發討論和理論構建🩳。具體而言,本專刊期望能通過研究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情境與特征,為全球數字政府研究提供更為全面、深入和平衡的視角。專刊將征集中國數字政府相關主題的學術論文,用系統和規範的研究方法來探究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決定因素及其影響⏲,並建立理論框架𓀘,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深層機製與機理。

三🩻🪕、征稿推薦主題

本期特刊關註的主題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這些與中國數字政府相關的內容:

♦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數字化轉型

♦  公共部門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的技術、管理和政策創新

♦  數字政府建設的可持續性

♦  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和公民參與中的應用

♦  政府數據治理🏄、共享和開放

♦  數據驅動的政策製定🩱、實施和評估

♦  人工智能技術在公共部門的應用

♦  隱私保護🛶、信息安全與數字鴻溝

♦  數字技術在突發事件和流行病應對中的應用

♦  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深層機製與機理

♦  中國數字政府發展的回顧檢視與未來趨勢分析

♦  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比較研究

 

四、專刊主編

鄭磊🧍🏻,沐鸣平台教授,中國

張晶,克拉克大學管理沐鸣教授𓀋,美國

鄭躍平✋🏿,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沐鸣副教授🙋🏻,中國

 

五♞、時間安排

論文初稿提交🖌:2020年10月10日

初審結果告知👦:2020年12月20日

論文修訂稿提交:2021年2月15日

復審結果告知:2021年3月20日

論文定稿提交👷🏼:2021年4月15日

 

六、部分審稿人(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安小米,中國人民大學🪵,中國

陳濤🙅🏻,華中科技大學,中國

Yu-Che Che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at Omaha, USA

Sharon Dawes, 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SA

Elsa Estevez,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and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Research Council, Argentina

樊博,上海交通大學🦗,中國

付熙雯,西北大學,中國

龔藝巍,武漢大學,中國

胡業飛,天津大學,中國

Tomasz Janowski, Gdań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and and Danube University Krems,Austria

Marijn Janssen,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Wai-Min Kwok,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United Nations

Jungwoo Lee, Yonsei University, South Korea

劉紅波,華南理工大學🚽,中國

劉文靜,暨南大學🧑🏿‍🍳,中國

劉新萍,上海理工大學,中國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中國

Rony Medaglia,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Denmark

Adeboyega Ojo, Maynooth University, Ireland and Gdańsk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and

Theresa Pardo, University at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SA

Jeannine Relly, University of Arizona, USA

王少輝👩🏿‍🍳,武漢大學,中國

Christopher Reddick,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

沈菲♟,香港城市大學👨🏻‍🏭,中國

王芳,南開大學💇🏼‍♂️,中國

張楠👳🏿‍♀️,清華大學👨🏻‍✈️,中國

朱琳,華東理工大學🧘🏽‍♂️,中國

 

參考文獻

Hao, X., Zheng, D., Zeng, Q., & Fan, W. (2016). How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mediainteractivity of e-gover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40(1), 79-96.

Hou, H.(2017).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E-Government in China. 20172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s (ICCCN).IEEE.

Janowski, T.(2015). Digital government evolution: From transformation to contextualization.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2(3), 221–236.

Janssen, M.,& Van Der Voort, H. (2016). Adaptive governance: Towards a stable,accountable and responsive government.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3(1),1-5.

Jiang, J., Meng, T., & Zhang, Q. (2019). From Internet to social safety net: Thepolicy consequences of online participation in China. Governance. 32(3),531-546.

Liang J., JinH. (2013) Integrating Local E-Governments of China to Provide Better PublicServic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In: Zhang Z., Zhang R., Zhang J. (eds) LISS2012.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Liang, Y., Qi,G., Wei, K., & Chen, J. (2017).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 and influencemechanism of e-Government cloud adoption in government agencies in China.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4(3), 481-495.

Medaglia, R.,& Zhu, D. (2017). Public deliberation on government-managed social media: astudy on weibo users in china.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S0740624X16301903.

Song, J., Sawang, S., Drennan, J., & Andrews, L. (2015). Same but different? mobiletechnology adoption in 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28(1),107-132.

van der Voort,H. G., Klievink, A. J., Arnaboldi, M., & Meijer, A. J. (2019). Rationalityand politics of algorithms. Will the promise of big data survive the dynamicsof public decision making?.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6(1), 27-38.

Wang, C., Medaglia, R., & Zheng, L. (2018). Towards a typology of adaptive governancein the digital government context: The role of decision-making andaccountability.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5(2), 306-322.

Zeng, J.(2016). China’s date with big data: will it strengthen or threatenauthoritarian rule?. International Affairs, 92(6), 1443-1462

Zheng, D., Chen, J., Huang, L., & Zhang, C. (2013). E-government adoption in public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s: Integrating institutional theory perspective andresource-based view.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2(2), 221–234.

Zheng, L.(2013). Social media in Chinese government: Drivers, challenges andcapabilitie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0(4), 369-376.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