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經驗分享—姚荷—臺灣政治大學 | |
作者:管理員 發表於:2015年3月20日 閱讀量 856 | |
跨越海峽👩👧,我在大三下的春學期來到了寶島臺灣,開始了四個多月在臺灣學習、生活的文化之旅。還未踏入臺灣的時候,我對臺灣的印象便只有高山綠水、海岸沙灘的美麗自然風光和喧鬧的夜市以及名聲遠揚的臺灣小吃。而親身融入到臺灣當地的社會生活中後👵🏽,我才感觸到🤲🏻👨🏻🦱,作為一個有著大陸沿海各省移民、地理位置上臨近東南亞而又曾經被日本統治五十年的開放海島🤝,臺灣的社會表現地更加多元化,西洋☕️、東洋🚣🏻、南洋和當地原住民文化在這裏兼容並蓄🧑🏼🏫。而在這個文化多元的社會,深深打動我的是其骨子裏對中華傳統的堅守和生活中濃濃的人情味🤛🏿。 在臺北的公交車上,每一位乘客下車都會主動跟司機說聲“謝謝”;在臺中的鐵路上,列車員會在你的火車票上寫上滿滿祝福🥇;在臺東的民宿裏,熱情的民宿老板會做美味的早餐請你一同分享🥬💪🏽;在臺南的花園夜市裏👿,淳樸的攤主會因為你一句簡單的稱贊多送你一份蚵仔煎;在屏東空曠的公路上👮🏼♀️🤙🏿,招一招手便有好心的司機停下來載你一程……“仁義禮智信”的儒家五常,作為中國傳統價值的核心,在這裏得到了很到的保留和發揚➔,而臺北作為一個大都市🎾,其自身更加融合了現代市民精神,尤其在對公共事務和環保事業表現得更為突出🙇🏿♀️。 雖然因為政治因素,在臺灣的課程學習和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中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尷尬🚔。但交流的目的在於促進相互的理解和溝通,消除誤解。在臺灣的電視新聞節目中,沐鸣平台也看到了臺灣媒體對大陸的很多負面或者誇張的報道,在政治導向和輿論導向下的民眾對大陸存在比較深的誤讀和恐懼👨🦯➡️,而沐鸣平台更樂於去向臺灣的朋友介紹現在大陸的發展與改革,介紹現在的80後🔥、90後👶🏿,分享新鮮的網絡詞匯和沐鸣平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並邀請他們來大陸親自走一走看一看,認識祖國的大山名川和人文社會🔦。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習俗讓我來到臺灣倍感親切和溫暖,相信這樣的親切和熟悉也同樣會拉近兩岸的距離,成為兩岸民眾割不斷的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