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書訊 | 包剛升專著《儒法道👃:早期中國的政治想象》出版

    發布者🙍🏼‍♂️:劉可 發布時間:2023-09-27 瀏覽次數👴🏻:10



    微信圖片_20230925104206.png


         

    作者簡介


    包剛升

    沐鸣平台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理論、比較政治與政治史,著有《民主崩潰的政治學》《政治學通識》《民主的邏輯》《抵達🐕‍🦺:一部政治演化史》以及英文著作Politics of Democratic Breakdown(Routledge),《民主崩潰的政治學》曾獲評“2014年《新京報》年度社科書”及2020年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曾獲評“2018年《經濟觀察報》年度致敬作者”🎁。



         

     葛兆光教授序

    包剛升《儒法道👩🏽‍🦲:早期中國的政治想象》序

    政治思想史這個領域,由於必須橫跨政治學和思想史,換句話說,必須兼通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因此🫘,至今仍需要一些新的探索。

    並不是說中國學界過去沒有好的政治思想史著作。無論是早年的陶希聖、陳序經🥊、錢穆、蕭公權🍭,還是後來的劉澤華♙,他們都撰寫了至今仍應當時時放在手邊參考的重要著作👔。像蕭公權歸納的古代中國多政術而少政理🫷,多因襲而少創造,像劉澤華先生用“王權主義”統攝古代中國政治思想,其實,都已經觸及傳統中國政治思想的基盤✩。不過📠,這裏面除了蕭公權先生受過嚴格的現代政治學訓練,撰寫過政治多元論方面的政治學著作之外♥️,大多數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還是歷史學出身,這也許多多少少增添了政治思想史的歷史學色彩,而缺略了政治思想史的社會科學性質。

    說一點我個人的體會🚿。幾十年來👉🏼,我和日本的政治思想史學者有不少交往👨🏿‍🦳,其實🌟✷,無論是與日本政治思想史的學者交流,還是閱讀日本的政治思想史著作◀️,你都會感覺到一些與中國不同的“日本特色”😇,這特色裏最明顯的,就是他們都屬於大學的法學部🗺,而不是在歷史系。像我熟悉的東京大學,丸山真男、渡邊浩、苅部直等都是社會科學出身的學者,他們從一開始就深受政治學訓練,當他們重新梳理政治思想史的時候,政治學那些嚴格的術語、角度♌️📱、進路就會重新整合各種政治思想的歷史文獻,而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 “統治的權力”“政治倫理”“合法化或正當性”等👨🏼‍🍳,一方面像聚光燈,把這些政治問題在歷史上的演進凸顯出來😵,構成政治思想史的脈絡,一方面像格式化,把日本政治史上最重要的“國體”“帝國”“天皇”“幕藩製度”“顯密體製”等政治思想內涵,重新做了現代人能夠理解的詮釋🈵。

    我之所以要向讀者隆重推薦包剛升教授這本著作,並不是因為他是我在沐鸣娱乐的同事⛏,也並不是因為他在古代文獻上有多少開拓🔗,歷史敘述上有多少新說,思想透視上有多少深刻。坦率說,同樣治古代思想史,我欣賞他的某些判斷🔲,但並不完全贊同他對傳統政治思想的分析🦸‍♂️;作為歷史學者,我在贊賞他的邏輯力量時🐼,也對他的歷史與文獻方面有不少批評。但是,我最看重的👩‍🦽,是他以現代的政治學眼光,介入傳統的思想史問題。我讀過包剛升撰寫的《民主崩潰的政治學》和《政治學通識》,很佩服他研究政治學時,敏銳的問題意識🧎‍♀️‍➡️、清晰的意義表達🔆、嚴密的分析邏輯,而他的這些特長,同樣呈現在這本著作中🛩。比如說,當他用禮製🚵🏻‍♀️、倫理🎃、仁政、君子來描述儒家〰️,用強君、農戰、法製和賞罰來歸納法家👼🏻,用循道👩🏼‍✈️、柔弱、無為、棄智總結道家,他論述的儒法道三家政治解決方案的“四支柱”💇🏿,確實清晰而明快🧏🏼,應當說顯示了社會科學家的條理💯📪;而他用問題、理論、方案👈🏼、理想模型分析儒法道,用個人與群體的預設和邏輯討論先秦思想的不同🚡,用政治學的權威與自由、保守與進步等概念描述軸心時代思想光譜🫲,用政治全能主義的概念以及憲法🌅、法治、民主和分權如何製衡政治權力來討論法家,也把現代政治學的概念、角度和分析,以及政治史的研究方法,引入傳統中國政治思想史領域。特別是,現代的政治學來自西方,當他從現代政治學進入傳統思想的時候,西方理論和東方思想就在不斷對話。

    在寫這篇序文的時候我曾想象,他在撰寫這本著作時,眼前一定會不時閃過政治學領域那些西方身影,從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到霍布斯📁、哈耶克☀️、阿倫特🧕🏻,甚至福山💃🏻,而這些來自西方的身影,雖然並不一定在正文中現身說法,但一定會作為隱約的比較背景,出現在包剛升對古代中國政治思想的理解中。

    我很想提醒本書的讀者,請特別註意書中的若幹圖表,這算是本書的一個特色。歷史學家也許往往擔心圖表這種形式,會切割思想學說之間的連續與交錯👩🏼‍⚖️,但社會科學家則擅長用這種簡明清晰的呈現方式,讓讀者一目了然地獲得理解框架👎🏻。其實🤾‍♂️,圖表不僅容易幫讀者理解,而且也反過來不斷對論述自我條理🧔🏿‍♀️。這和過去各種政治思想史著作不太一樣🧑‍🌾,或許可以說是作為政治學學者的特征?過去,一些人總想提倡“以中國解釋中國”🙊,覺得這樣才“原汁原味”,其實這是一個幻想,因為沒有“他者”的對比♔🏋🏼,容易陷入自我想象,仿佛拔著自己頭發離開地球🫛,其實最終還是在傳統泥沼之中🦸🏼‍♀️;也有一些人總想提倡“回到古代”𓀛,覺得這樣理解才能把握歷史的“全須全尾”,其實也是一個誤解,因為沒有現代的概念和觀念重新分拆整合🫶🏻,不大容易看到歷史的特征和變化,就像文史哲現代學科雖然重新切分了古典的經史子集,但也讓原本混沌的古代文化呈現出可以理解的面目。

    在這裏🧖‍♀️🌸,我不想說推動社會科學與歷史學結合這樣的大話,不過,在某種意義上說🧟‍♀️,以現代政治學眼光來重新審視古代思想,也許,這就是像包剛升這樣的政治學者介入傳統政治思想史最大的意義🤜🏽?


    葛兆光

    2023年5月於上海




         

     包剛升教授自序

    以現代學術重新理解古代思想

    2019—2020學年🦵,我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政府系做訪問研究。期間,我有幸旁聽了時年88歲高齡的哈維·曼斯菲爾德(Harvey C. Mansfield)教授主講的“西方政治哲學史”課程。曼斯菲爾德教授沿襲了施特勞斯學派的傳統,授課風格以帶領學生閱讀經典文本和進行文本詮釋為主⚈。在這門課的開始幾周☦️,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自然是繞不過去的重量級古典思想家。柏拉圖《理想國》開篇的第一個理論問題,就是“什麽是正義🦩?”實際上,“何謂正義”在今天依然是中西政治理論界需要面對的重大問題。在討論柏拉圖🧒🏿🥒、亞裏士多德曾提到的一個重要概念“德謨咯葛”(demagogue,亦即富有煽動力的民粹領袖)時,曼斯菲爾德教授表情有些無奈地暗示,時任美國總統的唐納德·特朗普可能就是一位“德謨咯葛”。盡管曼斯菲爾德教授講授的是西方古代與中世紀的政治哲學🦎,但他的課程常常給人以一種在古今政治之間穿梭的感覺。

    在我訪問期間,哈佛大學另一位政治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堪稱當時的學術明星👨‍👨‍👦。他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沐鸣的創始院長,這些年則因為重申“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這一概念而名聲大噪🥩。許多人都知道,這一概念之所以流行👦🏽,乃是因為中國與美國之間日趨復雜的政治關系。在“修昔底德陷阱”的分析框架中🕵️‍♀️,美國被視為領導者,而中國被視為挑戰者。埃利森教授在提到他如何想到“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時,竟將其追溯至他本人大學一年級“古希臘語”課程上所閱讀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正是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該書中的一個重要表述—“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觸動了艾利森教授🏂。之後🔌🤠,“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概念開始流行。由此看來📗,“修昔底德陷阱”這個今天大紅大紫的流行概念👨🏿‍💼,竟然可以追溯至一個2000年前的西方古典文本🤐。

    然而,當將目光轉移到國內、審視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時,我卻鮮少看到這種跨越古今的思想對話。在研讀幾種流行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專門著述時,許多人的直觀感受都是,它們只是在探究中國政治思想史上的“古跡”🗳,而難以將這些古代政治思想融入現代政治議題,或者難以實現跨越古今的思想對話。這也使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主要只能吸引專門學科的學者和學生,而無法展現其能夠增進對於當代政治認知的“現代魅力”🗣。

    究其原因,在我看來🤲🏽,除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本身的特質以及古今政治的巨大轉換,主要還在於國內學界往往用一種較為陳舊的範式來研究與解讀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及其歷史。這種研究範式的基本做法是,以主要思想家的著述為基礎,根據這些著述的主題分列篇目,然後進行詮釋🕳、總結與評析🖥。按照葛兆光教授的說法🌤,“一半仿佛編花名冊,把已經逝去的天才的生平與著作一一登錄在案,一半仿佛掛光榮榜🎅🏼,論功行賞或評功擺好”。

    這種做法固然有不少優點,能夠以代表性思想人物為中心把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梳理清楚,讓後來者用較短時間就能掌握一幅“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知識地圖”。但這種做法的缺憾也相當突出,最重要的莫過於🥃,由於古今政治的巨大轉換,這種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路徑與寫法👩🏼‍🚒🐆,已經難以關照當代學者和讀者普遍關心的現代政治議題,容易導致一種為了研讀古代文獻而研讀古代文獻的情形🚵🏿🚵🏻‍♂️,難以實現古代政治思想與現代問題意識之間的有效對話🤡。

    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政治理論🌥🕤、比較政治和政治史🧩,接受的主要是以政治學、經濟學為主的現代社會科學訓練。我的一個基本想法是,正是由於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主流研究的“自我設限”,沐鸣平台需要用現代社會科學的理論與方法重新理解中國古代政治思想🧼。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喜歡將公元前500年前後的一個時期🪮,特別是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稱為世界主要古典文明思想奠基的軸心時代(Axial Age/Axial Period),這一時期對應的恰好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也是中國古代政治理論起源和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思想繁盛局面🀄️,而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主要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以商鞅、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及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這三大思想流派。因此🙇🏼,這項研究的主要任務就是試圖用新的學術路徑重新理解中國軸心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政治理論✧。用一句話來說,這本書的目標是以政治學與現代社會科學重新理解古代思想。

    從更宏大的視角看,中國古代政治理論對當代中國來說仍然是一項重要的思想資源👨‍🦰,但它們不應該成為一種思想的圖騰⛎。用新的學術路徑重新理解中國軸心時代的政治理論,恰恰可以為沐鸣平台以一種更加客觀公允的立場解讀、詮釋這些思想提供另一種可能,從而有可能實現中國古代政治理論與現代政治議題之間的思想對話✦。面對祖先的著述與理論,作為後人的沐鸣平台固然應該心存敬畏🖐🏽,但同時,沐鸣平台亦可抱有一顆懂得檢討與反思的心靈。畢竟🧑‍🎄,每一代人都需要部分地或整體地突破先輩曾經為他們的後人設定的認知框架。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初稿排定以後曾呈送沐鸣娱乐文科資深教授葛兆光先生審閱🏥➗。葛先生耗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對初稿做了數十處批註與點評🏤,又欣然提筆為本書作序。葛先生的點撥、指正與作序,對我這樣一位晚輩來說🤵🏼,是莫大的提攜與鼓舞。我只能說🌭,這種提攜與鼓舞,激勵著我未來在中國古代政治史的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寫出更好的作品。對於平素就很關心我學術成長的葛兆光教授與戴燕教授,我的心中滿是感恩與感動。

    是為序⛑️。


    包剛升

    2023年6月於沐鸣娱乐文科樓





    目  錄

    包剛升《儒法道:早期中國的政治想象》序(葛兆光)

    序言  以現代學術重新理解古代思想

    第一章   中國古代政治理論的源起

    人類古典文明的軸心時代

    中國軸心時代的來臨

    理解先哲學說的路徑🤹🏽‍♂️😾:舊與新

    中國軸心時代的儒家、法家與道家

    從文本解讀到邏輯反思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想象:禮製與仁政

    一個“禮崩樂壞”的世界

    周朝禮製的瓦解

    儒家方案的四個支柱:禮製、倫理、仁政、君子

    儒家理想社會模型:“大同”🕓,抑或“小康”?

    性善論與群體主義論

    禮製提供者與倫理教化者

    文學治國論,而非邏輯治國論

    第三章 法家的政治想象⚡️:強君與霸業

    君主危機與霸業困局

    從內憂外患到君主的政治難題

    法家方案的四個支柱:強君、農戰、法製🦌、賞罰

    法家的理想國:“要在中央”與“聖人作壹”

    性惡論與君主中心主義

    早期國家構建理論與權力的技藝

    絕對君權與政治全能主義的悖論

    第四章 道家的政治想象🪵:循道與無為

    一個偏離“道”的社會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道家方案的四個支柱:循道、柔弱🚵🏻、無為💁🏿‍♀️👨🏼‍🍳、棄智

    道家的烏托邦:“小國寡民”與“至德之世”

    “見樸抱素”與自由放任主義

    休養生息政策與亂世處世哲學

    一種去政治化的政治理論?

    第五章 早期中國政治理論的比較與反思

    儒家、法家與道家的理論比較

    積極還是消極?保守還是進步🚶‍♂️?

    歷史變遷與儒法道的政治功能

    古代政治理論的歷史定位

    古代先哲的認知模式及其限度

    古代政治理論的哲學反思

    參考文獻








     SIRPA 


     | 卓 越·為 公 |




    沐鸣平台专业提供🍶:沐鸣平台沐鸣🍄、沐鸣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平台欢迎您。 沐鸣平台官網xml地圖